1不是“赚钱”是“攒钱”
对于没有理财思维的人来说,看到这个标题的第一反应是:你怎么会工作5年内赚到100万呢?他们下意识的思维模式是:5年赚100万,意味着每年赚20万,税后月薪将近1.7万元,算上社保的税前月薪肯定超过2万元。
而只有真正掌握理财思维的人才会意识到,这里说的“攒钱”和“赚钱”不是一个概念。
“赚钱”是流量概念
就算你一年拼死拼活赚到100万,但第二年又马上花了100万,到头来还是什么都没留下,空欢喜一场。
更极端的是你一年赚了100万,可第二年却花了200万,实际上你反而成了“大负翁”。
而“攒钱”则是存量概念
一个人的攒钱能力=(你赚到的钱-你花掉的钱)X投资回报率。
所以一个人攒钱的速度快慢取决于三个因子。
1、是不是有足够强大的通过劳动赚钱的能力;
2、是不是足够节俭能把辛苦赚到的钱给截留下来;
3、以及是不是有强大的投资意识和能力,能让你留下来的钱不断升值。
所以真正的大富翁不光有强大的赚钱能力,还有强大的投资理财意识,同时往往还具备节俭的习惯。
我们看世界级的富翁,无论是100年前的老洛克菲勒、卡耐基、老摩根,还是华人世界的李嘉诚、王永庆、邵逸夫,亦或者是在互联网大潮下崛起的财富新贵,无论是早年的比尔·盖茨,还是今天的扎克伯格,再比如几十年如一日满心欢喜吃着可乐薯条的巴菲特……
无论在他们白手起家的时候,还是成为亿万富翁之后,都一直保持着节俭的习惯。甚至有些富翁不但很节俭,还会给外人留下吝啬鬼的印象。
2降低物质欲望
理财的第一步是学会记账,遏制消费欲望。
对于根本无财可理的月光族来说,只有通过记账发现自己生活中可有可无的“拿铁因子”,才能在今后的消费中有所取舍,并逐渐摘掉月光族的帽子。
很多年轻人喜欢追求新潮甚至沉迷奢侈品,本质上是内心不够强大自信的体现。
其实,一个人的自信是由内而外产生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视野开阔、头脑聪慧、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人,不会轻易被外界的潮流或风气左右。
3普通人投资渠道有限
说到这里,最激动人心的投资环节到了。
对于可投资金融资产只有几十万的普通人来说,我们的投资之选非常有限。
P2P理财的门槛低、收益高、操作方便、风险较低、不分人群等优势被越来越多的普通投资者熟知、互联信息发展的时代,足不出户你就可以理财。
4究竟怎么攒到100万
工作5年内攒到100万,究竟有哪些呢?
人是财富的创造者,人是一切的原动力。
如果你现在还很穷,别急着把所有屎盆子都扣父母头上,先从你自己身上找原因。
事实上,工作前5年,积攒工作经验比积攒金钱更重要,因为我们的职业生涯非常漫长,最重要的不是工作前5年你能赚多少钱,而是这期间你所积累的工作经验,能否在工作5年后、10年后、15年后,变现成更可观的财富。
许多人都听说过“一万小时定律”,说的是想要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你需要经过10000小时的学习和操练。
注意,这里说的不是端菜外卖这种重复性机械劳动,而是可以不断积累知识、经验、技巧、人脉的工作,比如医生、律师、教师、记者、工程师、设计师等等。
每天正常工作8小时,一年工作250天,合计2000小时,工作5年后,恰巧能积累10000小时工作经验!
劳动收入的增长和你专业技能的深耕程度有密切联系,只有专业才能成就更大的价值。
如果总是在不同的地方挖井,没挖几下就放弃了,很可能你挖了好多年也没挖出一口井。
而那些看准位置深入在一点坚持挖井的人,才会迎来涌泉之报。
越努力,越幸运;自助者,天助之。
年轻人如果自己当下没多少钱可理,就帮父母把钱理起来。
刚离开学校进入社会,我们都没啥积蓄,想在工作前5年获得显著的投资复利效应也非常困难,但我们的父母不一样,他们毕竟已有几十年工作收入积累,多少都有点积蓄。
然而今天中国绝大部分中老年人都是理财门外汉。
面对如此复杂而风险叵测的理财市场,往往有理财之心,无理财之力。
财富往往被通胀偷走......
年轻人对新事物的学习和接受能力远超老年人,如果你已在工作前5年掌握了一定的理财知识,并具备了一定的实战经验,完全可以动员父母把钱交给你打理。
但一定要注意,你父母的风险承受能力和你不一样,中老年人的投资理财风格天然要比年轻人更保守些,在追求投资安全性和收益性之间,应更多偏向安全性。
所以想在工作前5年攒下一部分积蓄,可以借助父母原始积累的东风。
不要幻想毕其功于一役,理财就是一个长期小步渐进的过程。
当我抛出“工作前5年如何攒下100万”这个标题时,许多人都会好奇这里面是不是有啥不为人知的秘密。
不存在的。
所以想要找捷径走歪路的人,最后早晚摔跟头。
只有在正确的道路上,不忘初心,坚持前行,才能真正走到终点。
坚持量入为出,节俭生活;
坚持对自己的收入结余进行合理的投资安排;
坚持不断提高自己的劳动技能和收入:
坚持帮父母投资理财;
坚持对未来的生活、投资和消费做好规划,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而不断调整。
没错,就是那些许多人都知道的大道理。
有些人总喜欢把问题简单化,标签化。
比如网上有个“励志”段子,说有个年轻人非常优秀,努力工作,经过若干年拼搏,终于攒下了10万元钱,然后再拿着父母资助的290万,终于买上了房。
许多买不起房的年轻人就会感叹:看,不是我不努力,是这个时代病了...我再怎么努力也还是买不起房!
于是他们就给自己的好吃懒做,胡乱花钱,或在赚钱的歪门邪道上乱窜,提供了冠冕堂皇的借口。
面对困难,吐槽永远是最省力的,而明知困难却依然能积极理性面对,并尽自己所能去努力达成目标,才是最困难的。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更清晰的知道,如何在工作5年内攒到100万呢?
第三方财富公司导航 | |
---|---|
私募公司导航 | |
私募产品导航 | |
私募经理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