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大资管时代下养老保障问题备受关注。日前,在由海富通基金等联合主办的“2013养老金高峰论坛”上,监管机构及相关专家提到,各路养老金改革十分不平衡,推进养老金投资运营的具体政策办法尚未出台,养老金的市场化运作需要投资渠道的多元化。
“总体运行良好”
公开信息显示,我国的社会保障领域养老资金主要有三大类,一是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二是企业年金,三是全国社会保障基金。
“从投资运营角度看,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目前的投资政策只是存银行或买国债,面临严重的贬值风险。企业年金和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已经按照不同的政策进入资本市场进行投资运营,而且都取得较好的投资收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基金监督司司长陈良说。
据证监会基金监管部二处处长付惟龙介绍,我国的企业年金和社保基金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总体运行良好,较好地实现了基金资产的保值增值。企业年金采用委托投资方式,2007年至2012年的年化投资收益率为8.35%,比同期通货膨胀率高出5个百分点。社保基金采取直接投资与委托投资相结合的方式,自成立以来的年化收益率为8.29%,比同期通货膨胀率高5.85%。
“从当前养老改革角度看,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将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有利于分散养老风险,必须得到发展。”全国社保理事会规划研究部副主任熊军说。
发展失衡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体量庞大,但改革还未起步甚至还没有完整的顶层设计和统一的改革思路。”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称,企业年金体量很小,还不是构成居民财富和家庭金融资产的组成部分,基本上置身于大资管体制之外。
对于当前的养老金,郑秉文的总结是:资产管理改革严重落后于金融行业的其他改革,各路养老金改革十分不平衡,要在资产管理格局当中占有一席之地的话,养老金业的改革要奋起直追。
此外,郑秉文还提到,受制于多重因素,企业年金在资产管理行业难成气候。具体而言有五个原因,一是税率问题,政策、制度不完整,个人缴费的优惠政策没有激励;二是税率优惠模式不合适,不利于养老金的建立;三是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率太高,而这涉及到养老金之间的配合,涉及到顶层设计的配合;四是机关和事业单位没有纳入养老金体系;五是没有完整的顶层设计和量化设计。不仅如此,市场竞争有余,政府推动缺位,市场诱导不利,恶性竞争放任,这种不太理想的环境是企业年金难以融入大资管时代的体制原因。
付惟龙则指出,与成熟市场相比,我国养老金还存在着资产规模整体偏小、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均衡等问题,截至2012年年底,我国养老金、企业年金和社保基金占A股流动市值的比重仅为1.24%。
“社会保险在发展过程当中也会产生负作用,怎么把它整合起来去考虑,这是决策层要考虑的问题,也是企业年金难以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说。
如何突围
“十二五”规划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养老基金投资运营,大政方针非常明确。不过,陈良提到,当前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具体的政策、办法迟迟没有出台;二是社会上对养老基金要不要投资运营仍然存在争论。
陈良认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可以借鉴企业年金和全国社保基金投资运营经验,具体而言有四点:一是制订好的投资办法,对社保基金投向哪里,怎么运作,如何控制风险等做出制度性安排;二是需要国家给予优惠政策;三是需要进行专业的运作,要有专业机构、专业人员专门从事养老基金的投资运营;四是需要加强投资监管,明确规范机构的运作,发现和查处违规问题,控制和规避市场风险。
“投资渠道的充分多元化是养老金市场化运作的基本条件。”保监会资金运营部副主任韩向荣称,充分竞争是提高养老金投资运营效率的必要保证。
郑秉文则指出,企业年金要想纳入到大资管格局当中,目前的分散模式、市场竞争模式是不可行的,要建立政府推动型模式,建立捆绑式、一站式养老金管理公司,形成一级市场,推动和诱导企业建立年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