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在大家的心中早已经成为最靠谱最安全的投资理财渠道,但其实呢,银行理财的风险也不小,比如购买之前说好的保本保息最后却血本无归,这样的案例并不少见,现在各种理财套路都很多,银行理财也并不是真的如大家所说那么靠谱。
一、银行理财特点
银行理财类似短期债券基金,门槛高,流动性相对差一些,但现在慢慢有些产品中途也可以取回。因此我们可以把银行理财看作一种短期的债券类品种。
1、银行理财起点高
银行理财基本都是5万元起。后来货币基金的出现填补了小额理财的空白。
2、特殊时点收益高
在特殊时点,银行短期理财的收益率会高一些。例如季末、年中、年末这些银行进行考核的时间节点。不仅银行有自己的考核量,员工也有自己业务量的要求。因此银行会提高理财收益率,来吸引客户投资。
3、小银行比大银行高
越大的银行大家越信赖,越不愁客户。小银行如果不提高理财的收益,就很难吸引客户。一般收益率从低到高:国有银行<商业银行<城商银行、农商银行<信用社。不过风险也是一个比一个高。
4、期限越长,收益越高
理财期限有一周、一月、一季度、半年、一年不等。随着期限的增长,收益也会增加。例如手里有十万元资金大约4个月后才会用到,我们买一个季度的理财就比一月一月的买划算。
感觉银行理财只要"理"得恰当,都能带来高收益。那不太"靠谱"是怎么回事呢?
二、不"靠谱"的原因
1、央行连续降息导致利差缩减、经济结构转型令银行坏账不断攀升,银行迫切需要靠理财产品等中间业务进行转型。再加上竞争压力不断加大,各银行为了完成任务指标,各种保本保收益的虚假宣传,均是挂羊头卖狗肉的违规操作。
2、银行员工利用职务之便,利用投资者对其的信任,私自销售非本行自主发行的、非本行授权和签订代销协议的第三方机构理财产品。这些产品要么是为了骗钱虚构出来的,要么虽然是真产品但风险奇高。
3、虽然银行各种制度制定的十分完善,但执行过程中却完全不会按规定操作。爆出问题再找原因,相关部门的监管可谓形同虚设。
三、辨别银行理财产品
1、首先是要仔细看产品说明书
凡是银行自发的理财产品,在产品说明书中,会有一个以大写字母"C"开头的14位产品登记编码,只要在中国理财网的搜索框内输入该登记编码就会查询到对应的产品。
2、其次是仔细看产品合同书
正常情况下,在理财产品说明书上会写明理财产品管理人或者发行人,如果有疑问也可以找银行理财经理确认。如果是自营的理财产品,银行会在产品的投资合同上加 盖银行公章。如果是代销类产品,理财产品发行机构会在委托银行代理销售的理财产品的投资合同上加盖公章,银行则会在汇款等业务凭证上加盖公章。
第三方财富公司导航 | |
---|---|
私募公司导航 | |
私募产品导航 | |
私募经理导航 |